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88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89篇
教育   5812篇
科学研究   718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278篇
综合类   26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70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278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259篇
  2017年   338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581篇
  2013年   1270篇
  2012年   760篇
  2011年   751篇
  2010年   488篇
  2009年   426篇
  2008年   482篇
  2007年   554篇
  2006年   545篇
  2005年   448篇
  2004年   375篇
  2003年   321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5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Although learning to write for publication is an important outcome of doctoral education, it has received surprisingly little scholarly attention. Within a socialization and supervisor pedagogy framework, this study uses narratives of faculty who regularly write with their doctoral students for publication to expose challenges students commonly encounter in the writing process. Common challenges includ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riting problem’, misconstruing the nature of disciplinary writing and not realizing that ‘public’ is part of publication.  相似文献   
992.
Interactive engagement (IE) is a process that promotes students'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through activities, combined with immediate feedback from peers and/or instructors.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IE on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using the comprehensive model of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Engineering students (n?=?158),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self-assessment,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control) provided the study data on questionnaires as well as with their test scores. Analyses of covariance reve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cross groups, along with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effects. These findings have notable implications for improving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相似文献   
993.
裴度、元稹交恶是中唐一个重要的政治事件。二人由关系相对融洽到关系恶化再到长庆期间矛盾公开化,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他们之间的矛盾是中唐错综复杂矛盾的一个交织点。个人恩怨是矛盾的起点,其背后由于各自所属利益集团不同而导致的政治见解的差别是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其中,裴度与元稹所代表的翰林学士集团之间的矛盾,以裴度为代表的主张削藩的力量与以皇帝为代表的“妥协派”之间的矛盾以及以裴度作为资深政治家与元稹所代表的文士之间的矛盾,是矛盾的焦点。裴度与元稹的矛盾对中唐文学的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94.
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对研究生学术诚信问题从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表现、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研究,目的在于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防范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发生,培养研究生学术诚信品质,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素养。这些研究对学术理论与教育实践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存在研究不够深入、系统,研究结论对于解决问题的操作性和普适性不强等不足。规范研究方法,注重诊断性研究、注重定量与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是进一步深化该主题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5.
按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是现代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项重大变革,其后的专业分流工作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和亮点。文章通过调研国内高校,分析国外高校,结合宁波大学实践,探讨并构建了按学科大类招生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分流模式。经过5年的实践,在扩大学生的选择空间、增强学生的选择意识、促使专业对本科教学的重视、优化专业布局方面取得一定的实践效果。文章还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改变招生策略、加强分流前思想教育、专业改造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96.
文章比较了中美两国高等理科教育本科专业设置,发现中美理科专业设置存在4方面不同。笔者认为美国对新知识的生长形成了正确观念,并将这种认识与教育发展规律结合起来,形成了合理的教育组织模式和制度,专业设置权定在高校基层已成为官方和高校在思想和制度层面的共识。美国理科培养的人才因专业设置而呈现出多样性,人才知识结构的多样性所形成的互补和相互激励成为国家创新人才的基础。文章提出我国宏观和高校微观层面的未来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7.
学术不端行为严重污染了学术氛围,败坏了学术风气,影响了我国的学术发展与学术形象。文章对学术不端行为归类于道德问题还是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揭示其定位范围与问题领域,分析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根源,并通过法制视角探讨如何对学术不端的道德失范性行为进行法制化的规范。另外强制性的“他律”措施对促进学术人员“自律”行为的产生,对我国良好学术环境的建立,学术尊严的维护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98.
从社会生活史角度,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第一位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郭秉文的原始档案及相关研究为史料,对其在师范学院学习期间(191l1914)进行历史探究。结果发现:(一)郭秉文选择师范学院的动机出自“教育改革的力量”,其学业成绩为中等略偏下,修业期限低于其后中国学生(博士)平均值;(二)郭秉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主题均为中国教育,博士论文选题教育史与其时师范学院整体博士论文选题相关,旨趣希望为英语语系人们介绍繁复的、不同时代中国教育制度的演进;(三)郭秉文在师范学院期间参与了大量社团活动,其娴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广泛认可,留美中国学生总会第一任主席及Phi Beta Kappa成员等均为明确表征,为其存留美中国学生群体中积累了深广人脉。该研究通过大量史料分析,为学界之前“师范学院对郭秉文一生事业影响巨大”结论找到了实证,修正并补充了郭秉文研究及师范学院中国学生群体研究的学源谱系。  相似文献   
999.
如何改变高中学业评价制度的单一化,使有需要的学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进而培养更好的学习者是现阶段我国教育领域深化改革进程中的重中之重,也符合当前各国高中学业评价的理论转向与实践探索。在这方面,美国AP课程学生学业评价为我国建立先修课程考评体系提供了参考。而成立专门的负责机构;大学是否可以让学生免修并承认学分;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是当前我国先修课程考核体系的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周燕学 《高教论坛》2014,(12):111-113
地方高校转型目的在于更好地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推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学生学业引导必须紧紧围绕地方高校转型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才能不断改善和提高对学生学业引导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助力学生的成长成才。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高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发,在学生综合素养构建过程中更加注重提升技能素养等六个方面探讨了地方高校转型中学生学业引导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